一桢“博习”美女护士照
引出的新发现和新认知作者:党委办公室 院史研究室 王馨荣发布于:2012-09-17阅读次数: 1858次
一桢“博习医院”美女护士老照片,不仅带出了一个新发现:“老博习”石刻院牌至今掩埋天赐庄;而且引发了一个新认知:“老博习”院名的精准冠名和称谓……
题记
在自己至爱的工作单位拍一张属于自己珍爱的照片,是每一个人的心愿和喜好。
我手头就有一张民国时期博习医院美女护士的老照片。照片上的女护士头带燕尾帽、身穿短袖护士服,脚穿黑色女皮鞋,背靠着博习医院门诊楼的西南角,身后的踢脚线上方的花岗石从右到左刻有“博习医院”字样的院牌十分醒目,院牌落款处刻有“中华民国”等字样,显然是该门诊楼的建造年月,只不过给护士服下摆给遮住了(图1)。从装束上看,可以推断是在夏季或秋季,从背景上看,拍摄的年代约在1936年之后。在那个年代拥有照相机的人虽然不多,但在洋人创办的教会医院工作,照相机和照相是不足为奇的。也许,主人公在工作闲暇之余,在医院门口标有显著院牌的地方照一张像,留一个影,寄给远方的亲人,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照片上的主人公姓与名,无从知晓,也无法考证,因为,此张老照片是在收藏网上拍卖的,如果照片上的主人公活到现在,也许已是耄耋之年了,也许年事过高而辞世,如果她或她的后人看到这篇文章,可与文章作者的单位联系,告之老照片的主人公真实姓名,以及身后的白衣天使救死扶伤的故事,这也是我们需要的,因为明年,也就是2013年11月8日,是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其前身为博习医院)建院130周年,医院为了记录历史,传承文化——于2012年8月24日在《苏州广播电视报》上刊登了向社会公开征集医院文物史料的公告。
这是一张民国时期极为普通的老照片,我在仔细观赏揣摩之余,却引发了对博习医院院牌现存何处的新发现和博习医院冠名称谓的新认知。
 |

图2、“博习医院”石刻院牌天赐庄至今掩埋处(划线处) |
图1、民国时期博习医院美女护士照
其一,对博习医院院牌现存何处的新发现。
我在建院110周年、120周年庆典活动期间,编撰院庆纪念册之时和撰写《天赐庄——西风斜照里》书稿之余,对博习医院在什么地方注册及院名标牌均有所关注。一般来说,无论是企业,还是学校或者医院,大门口总会有标牌和招牌。但在我目力所及的博习医院众多老照片中,竟然没有看到一张标有医院院牌的照片,至于博习医院的出生证——中英文注册文本,我没有看到,也没有查到。
博习“金砖门诊楼”,是一幢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二层建筑,于1922年建成,其建筑风格为中西合璧,建筑外观呈殿宇式,一、二层筑有复檐、屋顶为歇山顶式,均有琉璃瓦覆盖,门诊楼的正脊中央为砖雕的“博习医院”。这幢门诊楼只有侧面老照片,惜乎没有正面老照片,故砖雕“博习医院”院牌无法看到。而这一张民国时期的老照片,终于让我看到了博习医院的院名招牌,是用花岗石凿成院名,镶嵌在博习医院“金砖门诊楼”西南角墙体踢脚线上方,而不是砌在门楣上,也不是像店招牌挂在墙上。
我根据老照片上石刻院牌的方位,到博习“金砖门诊楼”的实地,进行了仔细测量比对,发现老照片上博习医院的花岗石院牌与现场位置非常吻合,从窗台到石刻院牌的边沿,都是四块“金砖”的距离,只不过,由于累年路面修缮垫高,将西南角的博习医院花岗石院牌掩埋在地下,在其西侧的花岗石上,还略有英文字母露出(图2)。在文化大革命中,博习医院花岗石院牌上的文字,如果没有惨遭破坏,应该说,掩埋在这个地下方位的博习医院花岗石院牌应该是完整的。
在这里,我要借助报端,呼吁有关文物部门和苏州大学相关部门,在清理天赐庄文化街区文物之时,对这块弥足珍贵的博习医院石刻院牌要加以保护,尽快开挖少许路面,使其重见天日,以免次生破坏。对此,我还是有点心存忧虑,因为我在博习医院旧址内,看到原苏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卫生学校教学楼墙面上一块黑色大理石上的铭文,不知道什么原因被人抹掉,现在只剩下无字的黑色大理石一块,甚为可惜。黑色大理石上原有的铭文为:“苏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卫生学校教学楼,一九九二年十月始建,一九九三年九月落成。”
现代化的教学楼,虽然建造的历史不算久远,但是苏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卫生学校的前身,却是清末民初博习医院创办的博习高级护士学校,距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面对历史遗存,人们可以在这里追根溯源,不仅可以感悟姑苏百年来护理教育的辉煌历程,而且还可以领略天赐庄文化街区独特的医学人文景观。
其二,对博习医院冠名称谓的新认知。
博习医院的院名,出现在史料中的冠名历来称谓有:一是苏州博习医院,二是博习医院,三是都有一个共同的英文院名:“Soochow Hospital”。如果按照英文院名直译为中文,应是:苏州医院,而不是苏州博习医院,或博习医院。至于“博习”两字,则是无法和英文院名相对应的。那“博习”两字,又从何而来?又作何解释?这次博习医院老照片上石刻院名的发现,引起了我对院名称谓的关注和认知。
苏州博习医院,博习医院,究竟哪一个更为精准?根据我所涉史料爬梳及阅读理解,发表一孔之见,以求教方家。
首先,在我所阅读和接触的博习医院相关史料中,冠名“博习医院”的居多。如:1883年手绘的医院全景图、1917年编印的医院成绩记(图3)、民国时期医院的徽章(图4)、1950年医院在东吴大学自然科学展览会纪念刊刊登广告(图5)等均署“博习医院”之院名。又如:1935年医院拍摄的全体职员照片上,也标有“苏州天赐庄博习医院全体职员”等字样。再如:我接触过清末民初的医院图书,均盖有“博习医院图书馆”印章。当然冠名“苏州博习医院”也有。如:1935年的医院五十周年纪念册(图6)、医院中文年报(图7)等也署有“苏州博习医院”等字样。
其次,博习医院,与其英文院名“Soochow Hospital”不相对应,这使我想起东吴大学与其英文校名“Soochow University”也不相对应,其英文校名直译应是“苏州大学”。为什么会叫“东吴大学”呢?东吴大学创办人之一的林乐知在自己撰写的《监理会创立大学堂之历史》一文说得很清楚。他说:“……建造大学堂之时在西国得有照会,原名在华之中央大学堂,加一中央字者以备他年分设东南西北各院也(1901年注册立案时,英文校名为“Central University of China”,英译中为:在华之中央大学堂,1908年英文校名变更为“Soochow University”——笔者注),但在中国则称为东吴大学堂,若以其地称之,则苏州大学堂。所以称为东吴者,因刘制军函中,有造就东吴人才字样,故题斯名也。”
图3、1917年博习医院成绩记封面 图4、民国时期博习医院银质徽章 图5、1950年博习医院在东吴大学自然科学展览会纪念刊上刊登医院广告
同理,博习医院英文院名直译应是:“苏州医院”。那为什么会叫“博习医院”呢?目前没有任何史料可以佐证,尚待考证。至于“博习”两字从何而来?又作何解释呢?据查,“博习”,中文的意思是:广泛反复学习,进而知识渊博,然后技艺全面。这倒符合医学教育终身学习的规律。而同在天赐庄,同一个美国南方监理公会创办的博习书院,其“博习书院”院名,则是为了感谢和纪念美国捐款办校最多的巴芬顿先生(Buffington),故,1884年将存养书院更名为“Buffington Institute”,中文名为“博习书院”,这就是“博习”一名的的由来。很显然,“Buffington”译文与“博习”,也有点风马牛不相及,但史料上就是这样写的。“Institute”译文与书院倒是相吻合的。
据我个人分析,博习医院的“博习”两字,也许是当年苏州地方官员和乡绅们向医院创办人蓝华德和柏乐文建议的,只不过没有像东吴大学创办人之一的林乐知那样记录下来。而1884年更名为博习书院的“博习”两字,很有可能是沿袭1883年创办的博习医院的“博习”两字。

图6、1933年医院50周年纪念册封面
|  |
图7、1930年医院年报
综上所述,苏州是医院的“姓”,是医院的地域和方位,而“博习”才是医院的“名”,是医院必须蕴涵的人文底蕴;也正如东吴大学校名前未加“苏州”两字的道理一样,因为她负有造就东吴人才的重任;故,博习医院是最为精准院名。
1935年《中华监理公会年议会五十周年纪念刊》记载:外国各教会公会“在华设立之施诊所颇多,正式医院则仅设于沿海四埠耳。自上海至北京约二千余里之内地,迄无一正式医院,本公会在苏州开办之博习医院,实为嚆矢”
在这里,医院的主办方——美国南方监理公会在五十周年纪念册中的“博习医院”院名表述,就是一个很重要和很权威的例证。
院庆征文·医院往事
关闭窗口